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人大附中试验小学举办“海淀创新大讲堂”活动科学家进校园——遨游标本中的动物秘境,激发环保使命之光

2025-10-27 19: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5﹞ 80期(总第1190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51027


人大附中试验小学举办“海淀创新大讲堂”活动

科学家进校园——遨游标本中的动物秘境,激发环保使命之光


秋意渐浓的校园里,科学的种子正悄然萌发。为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储备,培养生态保护意识,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举办“海淀创新大

讲堂”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专家肖方高级工程师二、三年级学生带来《标本里的动物世界》开启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动物标本主题报告分享世界标本大赛经历、解读标本制作的科学价值,向学生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传递珍爱动物、守护生态的环保理念,引导青少年争做新时代环境保护的小天使,现场氛围热烈,科普效果显著。

报告伊始,肖方老师以自身深耕科普领域数十年的经历开篇,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作为北京动物园科普馆首任馆长,他结合多年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经验,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开启了这场“标本探秘之旅”。报告中,他展示了多种极具代表性的动物标本对应的科普知识,从世界最大的帝王蝉,到中国最大的裳凤蝶、乌桕大蚕蛾,再到形态独特的瘤刺螳螂、拉步甲、阳彩臂金龟等珍稀物种,每一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都被他讲解得细致入微,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多彩的动物世界。

谈及标本的科学意义,肖方老师分享了自己参与世界及中国动物标本大赛的亲身经历。他通过大量世界标本大会的精彩集锦,展示了大赛中的获奖优秀作品,从标本的选材、处理到造型还原,详细拆解了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强调标本不仅是动物形态的精准复刻,更是研究物种演化、生态分布的重要科学载体。“一枚高质量的动物标本,能为科研工作提供持久的实物参考,这正是标本制作的核心价值所在。”他还结合自己退休后参与青藏高原环境科学考察的经历,讲述了野外考察中标本采集与生态保护的紧密关联,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的重要意义。

作为出版过多部科普著作的专家,肖方老师还在报告中融入了《野生动植物标本制作》《中国顶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等著作中的核心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专业内容。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举手提问,“标本能保存多久?”“制作标本会伤害动物吗?”“如何辨别珍稀动物标本?”等问题层出不穷。肖老师耐心逐一解答,并用实例强调“标本制作的前提是尊重生命,合法合规,我们制作标本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动物”。为鼓励学生保持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他还向积极互动的学生赠送了科普书籍和动物主题纪念品,现场掌声不断。

活动接近尾声时,原本整齐的座位区逐渐热闹起来 —— 同学们纷纷起身,手持自己记录满知识点的笔记本,快步涌向肖方老师身旁。“肖方爷爷,您能帮我签个名吗?”“爷爷,我想和您合张影!” 稚嫩又充满热情的声音此起彼伏。肖方爷爷面带温和的笑容,丝毫没有疲惫,耐心地接过同学们递来的笔和物品,一笔一划认真签下名字,还不忘在签名旁画上简单的小动物图案;合影时,他主动俯身贴近同学们,配合大家调整姿势,相机快门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最后,肖方老师再次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呼吁大家珍惜野生动物资源,既要学会保护,也要合理利用科学知识守护生态平衡,争做新时代的环保小天使。他寄语全体学生:“学历不是唯一的通行证,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成长,希望大家以兴趣为引,以视野为翼,用能力和坚守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更要以行动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本次 “标本里的动物世界” 科普报告,将专业的生物知识与生动的实践经历相结合,既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又播下了生态保护的种子。而活动尾声的签名合影环节,更让青少年与科学家实现了 “零距离” 接触,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榜样力量。作为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老科技工作者的智力优势,为青少年搭建了接触科学、探索自然的桥梁,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根据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供稿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