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简报 > 协会工作简报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物理所分会举办学术沙龙聚焦中子散射技术前沿与应用

2025-11-10 17: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5﹞ 一五七期(总第1340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51110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物理所分会举办学术沙龙聚焦中子散射技术前沿与应用


2025年1031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物理所分会《中子散射技术在物质科学上的应用》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次沙龙汇聚了院老科协、所内外资深研究员及众多嘉宾,围绕中子散射技术的发展历程、科研成果与未来方向展开深入交流,为推动该领域学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搭建平台。沙龙由吴令安副理事长主持。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梁天骄研究员以《中子的多彩世界》为题,系统梳理了中子散射技术的发展脉络、核心原理及多元应用,呈现了一幅中子科学的全景图。他回顾了中子科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在中子源建设方面全球主流中子源类型及我国的发展成果。报告指出,中子散射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对物质微观世界的“透视”能力。中子散射分为弹性散射与非弹性散射,前者可测量原子位置,后者能捕捉原子关联运动,二者与其他探测手段互补,可完整解析物质结构与动力学特征。基于这一原理,CSNS已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如:在材料科学领域,利用粉末衍射谱仪开展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研究,揭示低温合金强韧化机制,通过引入双尺度化学有序结构提升材料低温性能;中子成像技术还被应用于文物研究,解析佛像内部结构与材料成分,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全新技术路径,等等。报告强调,中子散射技术的发展仍需突破多重挑战,如提升中子源强度、优化谱仪传输探测效率、拓展极端实验条件等。同时,用户群体的扩大与研究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释放平台潜力,推动技术更好服务于材料科学、新能源、国家安全等前沿领域与国家重大需求。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实验室李世亮研究员以“利用中子散射研究量子磁性材料”为题,作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子散射在量子磁性领域的独特优势与前沿进展。他指出,中子虽不带电,但凭借自身自旋与固体中未成对电子自旋的磁偶极矩相互作用,可实现对磁激发动力学的精准测量。通过分析入射与出射中子的能量变化,能清晰捕捉自旋运动规律,而中子散射强度直接反映磁矩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关联,为量子磁性研究提供了“可视化”工具。他还介绍了利用中子散射研究量子磁性的在具体研究成果方面的典型案例。他强调,量子磁性材料不仅是凝聚态物理新范式的实验平台,还在量子计算、极低温制冷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未来需进一步发挥中子散射技术的优势,推动该领域向更深层次突破。

与会专家展开热烈讨论,探讨了凝聚态物理与高能物理在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可能,回顾了我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历程,并就科学与技术的关联与差异、科学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院老科协副理事长曹以玉总结发言指出,本次学术沙龙定位准确、内容前沿,展现了中子散射技术在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丰硕成果,为老科学家与青年科研人员搭建了交流平台,实现了“了解前沿、传承精神、建言献策”的目标。希望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参与互动,搞好“传帮带”,同时鼓励分会总结沙龙成果,提交建议,为中子散射技术的发展与科研管理的优化贡献智慧。

本次学术沙龙不仅梳理了中子散射技术的发展脉络与科研突破,更凝聚了专家学者对该领域未来方向的共识。随着我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的推进,中子散射技术将在物质科学、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国家安全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物理所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