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简报 > 协会工作简报

2022年 第四十三期(总第717期)

2022-07-05 17:28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2﹞ 第四十三期(总第717期)

  中科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2年7月5日

   中科院老科协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会举办

  “大气和电离层中的临震前兆信号”学术沙龙

  2022年6月28日,中科院老科协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会举办了主题为“大气和电离层中的临震前兆信号”的学术沙龙,同时进行线上视频直播。中科院老科协副理事长桂文庄、赵震声,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国家天文台、力学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30多位老中青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学术沙龙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会理事长庞红勋主持。

  国家空间中心副主任董晓龙代表空间中心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学术沙龙是为老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老专家们在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利用这个平台继续发光发热,也给中心工作很大的支持。今天组织的沙龙活动选题特别好,陈涛老师一直在做大气和电离层中的临震前兆信号方面的研究,不断地取得新的结果和发现,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预祝今天的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收到好的效果。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董晓龙副主任致辞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陈涛,做了“大气和电离层中的临震前兆信号”的主旨报告。报告中陈涛研究员梳理了大气层带电的三种来源,介绍了从地面到太阳表面空间电场的空间物理试验观测方法,汇报了利用大气电场观测数据预报地震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计划。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近期承担的系列空间电场观测项目,包括地基, 临(近空间)基和天基设备对不同来源的空间电场进行观测,这些工作是前所未有的。在子午工程和鸿鹄专项最近的试验研究中,意外发现地震源反方向大气垂直静电信号总是出现在不同级别的地震主断裂暴发前数小时或十数小时。通过对其物理机理的仔细研究,陈涛等提出空间静电异常极有可能是大震来临的先兆信号,并提出了新的信号分离技术方案。相关论文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

  探测验证表明,在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区域的氡气含量已经发生异常氡衰变过程中,大量的?粒子也会释放出来,从而让空气中充满大量的离子对。在未复合的情况下,热压力、重力和晴天大气向下的电场力会使得这些正负离子产生分离。正离子向地面堆积,负离子上升,在近地面附近形成与晴天正常电场相反的极化静电场。在潜在的震中区域附近,利用大气静电监测仪能观测到这些正负离子分离后形成的极化电场。这些异常多的正负离子会产生与晴天大气相反的极化电场并被仪器监测到。经分析,可为地震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他们未来的计划是:在川藏铁路的最危险地段鲜水河断裂带,以及红旗河建设沿线,大首都圈和川滇地区,建立院地合作的物理实验场,研发和布置观测设备,开展交叉学科研究,验证空间静电预震机理,探索预警重大地震的方法和技术,缩小震中位置误差,震级误差和发震时间误差,期望可以将地震预报时间误差压缩到一天以内。通过学术交流和后期的研究、观测与实验,进一步确定“空间静电异常突变就是大震即将来临的先兆信号”的科学规律性和普遍性。争取利用这一研究成果,为国家防灾减灾,特别是预防灾难性大地震、挽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和系统解决方案。

  在沙龙的自由讨论交流中,空间中心陈斯文高级工程师还专门准备了ppt,介绍了地磁探测方面的研究工作。与会专家分别就地震前兆信号形成机制、地震预报时间尺度、地震前兆信号预报的空间尺度、地震前兆信号探测手段、仪器布局和具体工作开展所需的跨单位合作、科学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科院老科协副理事长桂文庄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沙龙开得非常成功。沙龙讨论了地震预报中的一项前沿技术:利用空间物理的方法,监测震前的电场信号进行预报。空间中心做了很重要的工作,研究证明这个方法对几小时到一天的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对国家抗震和防灾减灾非常重要。目前这个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扩大验证范围、并和其它预报方法互相配合,形成系统的方案和规范。建议进一步研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推进这项工作的进一步部署;此外,还要适当向进行宣传,取得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相关专家组的理解,特别是地震局专家的理解。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此基础上争取地震局的支持,如果能利用现有地震观测网络部署我们的观测设备,并通过网络把数据收集上来,下边的工作就好办了。可以寻求推动科学院和地震局的合作来做这件事。他还对空间中心分会新一届理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充分利用空间中心的特色资源,把分会的工作做得更加有声有色。

中科院老科协副理事长赵震声发言

兄弟分会专家发言

部分专家发言

学术沙龙现场

  (中科院老科协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