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简报 > 协会工作简报

2021年 第四十七期(总第583期)

2021-05-13 16:02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1﹞第四十七期(总第583期) 

  中科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1年5月1日    


力学所分会举办“关于传染病流行动力学模型”学术沙龙
—— 一次跨学界的学术交流活动

  2021年4月24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仲春周末,力学所迎来了来自所内外的30位专家。在这些专家中间,有的来自医学界,包括在流行病疾控一线工作的医生和专业人士、医学院工作的教授,他们分别工作在中国疾控中心、解放军疾控中心、杭州疾控中心、首都医科大学、西京大学医学院、国家卫健委等;有的来自生物学界,包括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动物所的老同志;有的来自力学界,包括力学研究所、地质与地球所从事固体、流体和爆炸等力学分支学科研究的老中青研究人员。大家聚集一起,共同参加中科院老科协主办、力学所分会承办的2021年度学术沙龙活动。
  这次沙龙的主题是“关于传染病流行动力学模型的一个建议”,活动在力学所主楼小礼堂内的会议室举行。在力学所副所长魏炳忱致欢迎辞以后,大家听取了力学所分会丁雁生研究员作的主旨报告《一个病毒传染病流行模型的建议》和杭州疾控中心杨旭辉副主任医师作的邀请报告《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及其在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丁雁生在报告中指出现有的传染病流行动力学模型(如SIR/SEIR模型)是以感染状态统计为基础的,他的建议是要引入免疫过程,考虑病毒和抗体的矛盾斗争,依此提出了一个新的传染病流行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导出传染期和潜伏期、EIR等状态(有/无症状感染态、病愈/病亡态),以期更接近实际地描写传染病流行现象,从而为早期防控、疫情溯源与防疫决策提供参考。他从流行病传播的基本现象、病毒免疫过程的简化图像谈起,介绍了病毒与抗体演化模型的基本假设、主要科学问题以及数学表述,然后给出了基于群体和基于个体感染量这样两个不同视角的演化方程及其在自然传播态下的计算结果。最后,他还提出几个问题:第一,怎样评价这个基础研究途径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第二,简化模型从医学角度是否能接受?第三,参数的选择存在什么问题?第四,怎样接续研究?在报告结束时,他恳切地说道:“跨界探索,必有差错,敬请各位质疑指正。”杨旭辉在报告中介绍了当前用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预测和评价的多种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应用情况。
  的确,这是一次跨学界的思想碰撞。与会专家一致对丁雁生这种关心当前重大疫病防治的家国情怀和敢于涉足未知的探索精神表示了钦佩,有的说“搞力学、数学的人,利用其优势,解决医学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这件事本身就很了不起。”有的说“能算出这么多东西,并预测了一些结果,是很不错的。”有的说“特别感恩老科学家这么关心我们传染病的研究。”有的说“这种尝试研究是要肯定的,它总要有人去做,应当支持。”在讨论中,一些专家也对这个数学模型试图引入抗体产生和免疫的微观过程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有的医学专家提出“抗体的产生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从目前的一些结果来看,模型似乎不符合免疫学的基本规律。”有的力学专家提出“基于个体感染的模型,现在是8个方程,23个参数,太多了!”有的提出“目前模型的每一部分应当做到简单化。”然而,与会专家对力学介入生物学和医学问题的研究都是赞同的。一些医学专家指出“传染病是有规律的,只要有规律,就可以通过模型模拟。”一些专家还对今后如何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如进行新冠病毒变异、溯源、疫病传播等问题的研究,模型工作首先应该找到一些真实数据做比较研究,等等。还有一位在央企远程医疗平台工作的医生说“我可以把各位老师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们的疫情防控中去,给各位老师提供一个实验的数据运用测试的机会。”
  在沙龙活动结束之前,院老科协副理事长桂文庄做了发言。他说:我讲几点体会。第一,丁先生80多岁了,作为一个力学专家,还能这样认真地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控制的课题,我非常感动,他的精神非常值得钦佩,这反映了我们老科学家高尚的刻苦钻研,追求真理,关心科学发展的精神。第二,非常感谢今天来参加我们沙龙活动的其他学界的各位专家,你们不仅积极参加了我们老科协的活动,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对我们中科院老科协工作的支持,也对我们力学所将来继续做这些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第三,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组织得非常好、也是我们老科协真正想办的沙龙。我们从2012年开始举办老科协沙龙,到今天举办了174期。这次的选题做了很充分的准备,题目可以引起大家的兴趣和积极讨论,同时,邀请的专家是不同学科领域的,能够为我们的讨论做出非常好的贡献。大家各抒己见,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意见表达,真正是个沙龙。我们科学院就是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和氛围,这样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确实需要不同学科的充分交叉。现在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已经到了非常细致的阶段,此时怎样和做数理的科学家密切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今天的讨论的“建议”是一种探索,值得我们继续往下深入研究。科学研究需要这种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质疑的精神。
 
图1 学术沙龙会场全貌
 
(a)主持人王柏懿介绍来宾 
 
(b)力学所副所长魏炳忱致欢迎辞  
 
(c)丁雁生做主旨报告
 
(d)杨旭辉做邀请报告  
 
(e)专家发言之一(安云庆)
 
(f)专家发言之二(黄清臻)
 
(g)专家发言之三(丁天兵) 
 
(h)专家发言之四(于和鸣)
 
(i)专家发言之五(刘起勇)
 
图2 学术沙龙活动影像集锦
 
图3 白以龙院士发言
 
 图4 院老科协桂文庄副理事长发言
 
图5 力学所分会洪友士理事长致感谢词
 
(中科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