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简报 > 协会工作简报

2018年 第三十八期(总第304期)

2018-06-26 17:26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18﹞第三十八期(总第304期)

中科院老科协办公室              2018 625

  

上海分院老科协举办《物联网在智能制造中的瓶颈和策》学术沙龙活动

  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上海市老科协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工作委员会(简称上海市老科协中科委)承办的《物联网在智能制造中的瓶颈和对策》学术沙龙,于2018年6月12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行。

  沙龙邀请了中科院老科协,中科院离退休干部局,上海市老科协有关领导、中科院上海分院和其他与物联网技术相关单位的研究员、教授、高工,以及电梯行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专家和企业家近30人出席。

  沙龙由上海市老科协中科委副主任胡企铨研究员主持。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CTO郑春雷博士作题为“物联网发展态势及其应用探索”的主旨报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高培德研究员作题为“物联网与智能制造”的报告,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施宏基教授级高工作“物联网在电梯领域的应用”的报告。

  胡企铨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物联网的发展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本次沙龙将围绕物联网发展态势及其在智能制造中应用,由微系统所专家介绍推动行业物联网发展所进行的探索与努力;同时,也请电梯行业专家以本行业为例,分析物联网在我国电梯智能制造和安全监控方面存在的发展瓶颈和突破对策。企盼他们的真知灼见能在建筑工程、汽车和空调制造行业等物联网应用新领域起到触类旁通、抛砖引玉的作用。

  郑春雷研究员的主旨报告分三部分:

  一、物联网发展背景态势。回顾了我国“物联网”和“感知中国”的起源和新理念的产生,2009-2013年全国28省纷纷以物联网作为支持产业,2013年后转为“互联网+”有序发展。到203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达1000亿,实现万物互联、无处不在。

  二、物联网行业应用探索。介绍了上海微系统所20年来在传感网、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方面研究积累,上海物联网公司目前承接“5G物联网试验网”、支撑智慧城市精细化建设(如:毒品检测、养老院老人定位)和管理(如:道路、物流、邮政、民政)、高铁护路,以及开展广域物联网芯片研制等。

  三、物联网智能制造应用思考:智能制造体系是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全面深度互联为基础,以端到端信息数据流为核心驱动,以物联网驱动的新产品新业态为特征的在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各环节实现智能工业生态系统。包括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 打印、工业机器人、工业网络安全、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内的智能制造的九大技术支柱。

  高培德研究员在邀请报告中,介绍了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智能制造是物联网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发展物联网和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符合中国第四次工业革命进化的方向。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实现工业4.0,智能制造是关键。其中,数字化制造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信息化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工业软件是信息化的核心。当前,虽然我国制造业中许多行业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但都是“大而不强”。许多核心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我国在推进智能制造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问题与误区。例如:国产工业软件全产业链缺失,工业大数据采集和挖掘服务不健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不健全,智能制造国内产业生态圈尚未形成,许多工厂还处于工业2.0、3.0等不同阶段共存的时代。

  施宏基高级工程师在报告中,介绍了物联网在我国电梯行业中的应用。电梯行业涉及物联网应用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还没有“物联网”的概念,美国奥迪斯将远程监控称之为OTIS-LINE。当今我国巳成为世界上电梯制造超级大国,电梯给人类的活动空间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近年来,电梯公司,物业公司,房产开发商、电梯检验站,物流网技术中心,都在开发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控,由于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加上经费、隐私以及推广力度等问题,形成了发展的瓶颈。如何克服这些发展瓶颈?使我国的物联网电梯跟上时代发展,并不断的超越自我,领跑世界。报告介绍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本市乃至全國和世界互联网复盖地区的电梯进行远程监控的成功事例。

  三个报告结束以后,沙龙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参加沙龙活动的专家在发言中提出:

  1、我国在钢铁、汽车、造船、家用电器、无人机等方面的制造量、市场占有量、出口量等各方面占有极大的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这些优势,都是用大量的资源,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换取的。GDP的质量也始终徘徊于较低的水平,它导致了我们的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中国企业,只有通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柔性制造和网络制造来提升我们的技术优势,才能使中国制造业既大又强。

  2、搞电梯的远程检测有256个故障检测点,已经很成熟了。开始用户并不理解,不愿意,担心我们装了芯片会控制他们。现在政府规定每台电梯要安装远程监控检测设备,电梯的物联网才得以发展。目前只满足对电梯应急远程救援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物联网,远程检测获取的大数据,通过分析计算找出规律,能预警电梯故障的发生,合理利用维修资源。要做到这点很重要,需要多种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因此,在电梯行业,物联网的应用和推广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任重道远。

  3、新能源汽车开发,物联网很重要。无人驾驶更需要网络感知。国家规定每一辆新能源汽车必须有监控,否则不能上路。目前,机顶盒T-bas 上已有各种汽车讯号,应进一步包含各类有用的大数据。关于安全:1)功能安全,大数据处理;2)网络安全,防止黑客入侵操纵汽车;3)芯片安全。现在国内迫切需要轮胎气压实时监控,该技术现由外国控制,许多关键器件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问题同样是物联网在节能建造、土木防灾、防地震、幕墙安全、防灾防恐、乃至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例如水电煤气安全监测)等所面临的症结。

  4、我国的现代制造业,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比起理论研究要差。我们的顶尖人才大都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如何把科技力量转化为生产力是个问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往往是国家项目,国家立项才能实现,像大飞机919,微电子专项等。企业的老总只有在看到有利潤时才会对项目投资,力度也有限。企业界希望政府驱动,能和科研院所结合,更好地把我国的产业做强。

  参加沙龙的专家们认为:

  “美国制裁中兴”的事件告诉我们,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然中国制造就无法升级到中国智造。 当前必须大力宣传采用国产品,以加强国人的国产(芯)货意识,扩大内需市场,培养国产制造业。在某些应用场合,龙芯可以替代英特尔,但考虑到芯片产业的发展还包括软件环境、软件生态的整体成熟,中国国产芯片要形成全面的替代,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现阶段,我国物联网芯片主要提供厂商有恩智浦、三星电子等,其中荷兰的恩智浦在控制芯片与安全芯片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74%与55%。而我国物联网的研发企业在芯片领域一直处于劣势。因此,极有可能不到2025年,物联网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会多次触发中兴事件。对此,我们要未雨绸缪,作好充分的准备。

  应该承认,最近在中兴事件发生后,全国上下都已清醒,不再沉醉于“大国崛起”和“新四大发明”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几天内,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就收购了我国唯一基于自主指令架构研发云芯片的中天微系统公司;百度、华为也投入大量资金加强自己的芯片研发,这个趋势是好的。中国物联网目前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在依靠政府的驱动:政府更应扶植、引导厂商加大自身的投入,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才会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会受制与人。

  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是靠科技人员去实施的,人才的引进,人才的使用,以及最大限度为人才的发挥创造条件更为重要。 习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中指出,“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要“营造让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土壤”。而现实中,不少科研所和高校中,科研项目审批和经费管理中的繁文缛节一直是科学家心中“难言的痛”。尊重人才、信任人才事关大局,我们的科研管理制度要充分体现对科研创新的敬畏和尊重,能为科研助力。

  本次沙龙在上级领导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管理周到;整个沙龙发言踊跃,气氛热烈。由于主题结合社会热点,有年轻科研精英做物联网前沿重点介绍,有很多院外专家、包括著名品牌老总各抒己见,效果良好。沙龙围绕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主题,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范例,给企业界带来了新气息,也为科研指明了应用方向。存在问题是安排报告有些过多,讨论时间不够,专家言犹未尽。在政府驱动还是企业投入为主问题上有碰撞的火花,但没有充分展开讨论,如何掌控好时间还需下功夫。

  (上海市老科协中科院上海分院工作委员会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