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年风采

中国老科协2016年度先进个人——王柏懿

2017-09-06 09:24 来源:
放大 缩小

  力学所分会 

  王柏懿同志2009年起担任我分会理事长,她坚持把老科协办成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平台的理念,和力学分会理事们一起,积极组织力学分会会员在建言献策、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不仅展示了力学分会会员的阳光心态,而且为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工作进展做出了贡献。 

  一、建言献策 

  王柏懿同志十分重视老科协建言献策的工作,她和分会主管建言工作的理事一道,通过组织好每年的“建言回所日”活动,调动会员的积极性,让离退休老科技人员坐在一起交流思想、共议国事,碰撞出许多火花。2010年以来,力学分会提交的各类建议有185项,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年提交书面建议36项;到10月底为止,2016年提交的书面建议已超过40项。 

  由于老同志关注国家事业发展的意识强烈,具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因而建议的质量较好,一些建议还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批复和指示。例如,2010618日周家汉研究员就西安地铁建设和古城保护问题致信温家宝总理。该建议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批复:“请国家发改委会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研处。”鉴此,国家发改委会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开会研究,并到西安与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的有关人员检查了在建工程和规划设计拟建的346号地铁线,最终决定4号线东移以避开大雁塔。这个决定得到了西安广大文物工作者的欢呼。又如,20151216日丁雁生研究员就煤炭产能结构性过剩及淘汰落后产能问题致信李克强总理。该建议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响应,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受命致电丁雁生,告知“问题提得好,正是能源局所想所做的,国务院要发文处理”双方还就“无人采煤”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关于圆明园国殇纪念馆、大钟寺文物保护、立交桥下透水路面、北京交通等等的建议,都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相关各个部门的回复。 

  2010年后,王柏懿同志担任了中科院老专家咨询团副团长,通过这个平台,也促进了我分会老同志建言活动的开展。在咨询团于2011-2013年间举办的“专家论坛”上,王柏懿同志先后组织了“替代垃圾焚烧的等离子体技术——发展新一代无污染垃圾处理技术”、“一种新型含能材料的国防应用与发展”、“关于发展生物与生物药物材料产业的建议”、“激波合成类球形纳米聚晶金刚石及其在IT产业腾飞中的作用”、“激光毛化技术在汽车发动机减排中的应用”等宣讲报告,并形成了相应的建议书提交给北京市科协。 

  2014年,王柏懿同志主持承办了“北京在役汽车内燃机节油减排激光研磨技术研讨会”,并和力学所的相关研究人员一起完成了“提升北京汽车产业,降低北京大气污染——推荐内燃机缸体(套)激光研磨技术的建议”。 

  2015年,王柏懿同志主持承办了北京市决策咨询沙龙“轨道交通运营振动与北京文物建筑保护”,并和力学分会的相关老同志一起撰写了对北京站北京西站间直径线运行列车振动进行监测和评价并修改其功能定位、放弃建大北京站通市内铁路的理念以及调查监测地铁列车运行振动对主要干线沿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影响等建议。 

  2016年,王柏懿同志积极协助咨询团筹办北京市决策咨询沙龙“营造有利创新学术环境之策”,和分会主管咨询小组工作的理事一起完成了对在职与退休人员进行访谈与座谈的调研,形成了力学所分会大会主题发言“区分科研活动性质,采取不同支持策略”的文稿。 

  王柏懿同志本人也积极撰写各类建议,据粗略统计近年来有20余份,均通过咨询团提交给北京市或海淀区科协。其中,2010年,作为中科院老专家咨询团举办的“专家论坛”的一项建议,王柏懿与盛宏至合作撰写的建议“建立等离子体城市垃圾/生物质废物气化发电装备制造业”获得了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刘琪同志的批示。此外,自2012年起,王柏懿被推荐为北京市府特邀建议人,每年都会直接给信访办公室提交10余份建议书,总计90份。这些建言多以个人观察到的有关北京市民生活等问题为内容,注意内容具体、操作可行的原则,也获得较多的回应。 

  二、科普宣传 

  王柏懿同志主持力学分会工作以来,十分重视科普宣传工作,在力学所建立科普网站、组织科普报告、撰写科普读物及史志传记等。 

  在王柏懿同志的努力下,力学所分会为中科院力学所门户网站创建了科普网页《力学园地》,并于2010112日在力学所官网的主页上正式开通。开始时,《力学园地》编辑部成员全部由退休的科技人员组成,尽管2013年以后,编辑部扩大为编委会并交由力学所职能部门领导,但园地的内容仍然一直由力学分会负责完成。据统计,20101月—20176月期间,《力学园地》一共出版了62期和1个《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特刊,共发表各类文章604篇、图片约1000余幅。截止到2017614日,总访问量为16,477,182次,单篇最高访问量达111875次。对于像《力学园地》这样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普网站,在短短几年间,能够有千万次以上访问量,这个数据令我们深感欣慰,也是和王柏懿同志亲力亲为的作风分不开的。由于原创性突出等特点,《力学园地》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获得中科院网络科普联盟的“中国科学院优秀网络科普栏目奖”和“优秀提名奖”,在全院120余个科普网站中脱颖而出。 

  “科普回所日”也是力学分会一项重要的活动方式,每年举办1-2次。它由王柏懿同志和分管科普工作的理事协力组织,邀请退休科研人员向大家介绍各自的科研经历和成果。通过这项活动,分会在会员中普及力学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并遴选优秀报告人到公众中做科普宣传。到目前为止,力学分会先后有6名会员在力学所“公众开放日”向中小学生做过科普报告,有3名会员在中科院《科普论坛》向院内外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做过科普报告。此外,还有3位会员参加了科普宣讲团,他们每年要奔赴全国各地做大约80-100场科普报告,都受到热烈的反响。 

  王柏懿同志也注意推荐专家到工矿企业去宣传科技知识,例如经力学分会推荐,丁雁生研究员于201177日应邀在东北边陲煤城鸡西做了“煤与瓦斯突出研究:基本机理和防治展望”的科普报告。鸡西市主管安全工作的副市长邵国强亲自主持了报告会,鸡西市各煤矿负责安全生产的副矿长、技术人员和煤矿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员150余人听取了报告,鸡西市又将丁雁生的报告录像制成光盘,发给三县(市)六区269个煤矿,组织矿井领导和瓦检人员听看,各县(市)区还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包括广播、电视进行播放。从而使力学所的研究成果在煤矿安全中发挥了切实的作用。 

  在王柏懿同志带领下,我分会注意发挥退休科技人员的正能量,为编撰科普读物和史志传记出力。林烈和顾琅两位研究员参加了科普读物《中国科学院21世纪科普丛书》的编撰工作,他们提交的科普文章分别编入了《我们的宇宙有多大?》和《激光都有哪些超能力》分册里。此外,经由力学分会的推荐,毛天祥和丁雁生两位退休研究员承担了两项北京市科协委托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除了采集大量文字、影像资料外,还撰写研究报告,为出版李敏华和郑哲敏传记奠定了基础。分会还组织老同志还为《中国科学院人物传》、《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力学卷》等传记书籍编写了若干篇目。 

  王柏懿同志本人亲自参与了李敏华院士的史料采集工作,在2015年正式出版了篇幅为20万字的《碧空丹心:李敏华传》(合作者为毛天祥)。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地采集和分析资料,王柏懿同志今年又独自完成了篇幅为35万字的《科学与人生:李敏华传》的撰写,它已经作为李敏华百年诞辰的献礼,在2017年初正式出版。此外,王柏懿同志亲自为《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力学卷》撰写了4位力学所已故科学家的篇目:“林同骥”、“钱寿易”、“卞荫贵”和“程世祜”。 

  近年来,王柏懿同志的另一项贡献是编撰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志(19562010)》。编写志书工作从2009年正式启动,历时6年多,先后修改了三稿。参加《所志》资料长编的人员主要是力学所离退休老同志,王柏懿作为主编,除了负责整个工作的协调、组织外,还执笔完成了有关科研工作、人物传记和机构变迁等章节的编写,并负责完成了全书的统稿,以及后续的校核与出版等事宜,可谓呕心沥血不遗余力。这部90余万字的《所志》是第一部全面综述力学所55年发展历程的专志,为力学所后来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性资料。 

  此外,2011年,王柏懿同志还积极参与了中科院院士局的《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的文稿组编工作,协助童秉纲院士圆满地完成了该书“下篇 教育思想”的组稿和编辑。2015年间,王柏懿同志和力学所老干办负责人一起筹划了《力学所建所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的出版工作(内部),并亲自参加了撰稿人选择、动员,文稿修订、审校等项工作。这部全部由离退休老同志撰写的、包括有46篇文章的集子构成了力学所60年所庆活动的重要内容,不啻为进行传统教育的好范本,不仅得到力学所老同志的厚爱,还深受力学所年轻学子的欢迎。 

  三、科技咨询 

  王柏懿同志主持力学分会工作以来,一直注意挖掘离退休老同志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宝藏,发挥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特长,继续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贡献。鉴于大家已经离退休不再在职了,王柏懿同志主要通过组织科技咨询的方式,给离退休科技人员搭建一个发挥余热的平台。 

  力学分会组织会员参与的科技咨询活动主要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是组织资深的离退休研究人员对力学所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申请开展预评工作。力学所科技处在收到青年基金申请书后,便把材料送达分会,由分会根据学科领域选择专家评阅,要求专家只是对青年基金进行“评议”,主要是指出还有哪些部分需要加强或修改,以期提高青年基金申请书的质量。从2009年开始到2017年的8年间,分会老同志一共提交了165份评议意见。应当说,这项工作是个“急活”:科技处从收到基金到提交基金委只有十来天时间,老同志提出评阅意见后还要留出年轻人修改申请书的时间,但是分会老同志对此项工作都十分认真,大部分同志在提出书面意见后还把年轻人找来面谈。所以,这项工作深得年轻人的好评。本来我们只是评阅青年基金的,后来一些申请面上基金的年轻人也要求科技处送给老师们看看。由于王柏懿在退休前曾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分管科研业务管理,所以科技处一直将力学所呈报的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全部交由她进行预审。总之,王柏懿开创的这项科技咨询工作,对提高力学所青年基金的获准率有很大帮助。科技处长在向所长汇报青年基金资助率提高的原因时说“咱们所的青年基金上报前都经过老同志的评阅”。 

  第二是组织资深的退休老科技工作者参与各类科学评议工作。其中一项具体任务是中科院网站《科学智慧火花》栏目文章的评议。在2012-2017年间,王柏懿组织了力学分会相关专家为《科学智慧火花》栏目提交了148份评审意见。另一项任务是力学所所长交办的“人民来信”回复,几年来所有寄至力学所的有关“科技”问题的人民来信,均交由王柏懿组织老同志予以处理,王柏懿本人也经常亲自执笔写评语。由于上述两类“文章”都是所谓的“民间科学家”所写的,评议的难度甚至超过通常的科学论评审。但分会老同志都是十分认真地完成交办的任务。 

  第三是组织申办中科院老科协的学术沙龙活动。王柏懿同志和相关的理事一起,先后在2014年和2016年举办了两次学术沙龙活动,这两次学术沙龙的主持人都是王柏懿。第一次沙龙的主题为“半导体超精细加工应用纳米聚晶金刚石的前景”,力学分会会员邵丙璜研究员做了主旨报告,题目为:纳米聚晶金刚石在半导体超精细加工产业中应用前景——破解我国当前“芯片之痛”的基础。第二次沙龙的主题是“页岩气开采创新技术探究”,由力学所一位在职研究人员做了主旨报告,题目为:油气井内可燃气体爆炸改造地层技术;由分会会员丁雁生研究员做了主题报告,题目为:爆炸压裂简史。这些课题均是主报告人多年从事领域的热点问题,所以报告的学术性很强,而这些研究工作如何开展尚存在不同的意见。由于注意选题的前沿性,又鼓励争辩、交锋的学术民主风气,这些沙龙都开得很成功,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中科院老科协领导的一致好评。 

  2009年担任分会理事长以来的八年间,王柏懿同志为搭建力学所离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的平台尽心尽力做出了贡献,使分会的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她于2016年被评选为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先进个人。 

  20179月)

 

 

王柏懿在力学所分会各项活动中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