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专家2025年科普月锡林郭勒盟之行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5﹞ 第一二七期(总第1310期)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5年9月18日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专家
2025年科普月锡林郭勒盟之行
2025年9月8日至11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点亮首届全国科普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的活动主题,锡林郭勒盟科协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
在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大力支持下,老科协科普讲师团团长李承森与团员孙莹应邀赴锡盟走进中小学校园,宣讲弘扬科学家精神。
多伦三中报告会场启动仪式
李承森老师在锡盟科协王小平主任陪同下,来到多伦县第三中学、正蓝旗第二小学、太仆寺旗第三小学和正镶白旗第一小学,为近900名同学作《传承科学家精神 探秘植物王国》的讲座。
孙莹老师在锡盟科协副主席韩阳和工作人员王逸萌陪同下,来到阿巴嘎旗综合高级中学、苏尼特左旗一校、苏尼特右旗第一小学、镶黄旗小学,为400余名同学作《厚植家国情怀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报告。
李老师在报告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爱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返回祖国,奋发图强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提升中国军事与国防实力,以打破西方列强对我国的封锁与讹诈,让中国真正屹立起来。李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植物学界的两位大师:吴征镒院士与徐仁院士的事迹。他们分别研究现代植物与古代植物,确定每一种植物的分类位置,为它们著书立传。他们做好植物分类的基础研究工作,才能够为国家用好植物资源,寻找与植物有关的矿产资源奠定植物学基础。
李承森在多伦三中报告现场
李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植物王国,漫游在充满神奇故事的植物世界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植物界具有地球上最神奇的工厂,即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生产出碳水化合物,释放出氧气,为生命世界提供必须的基本物质基础。
李承森在正蓝旗二小报告现场
李老师讲述不同气候带生长的各种植物,以及它们的用途。他特别指出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植物繁衍后代靠的的是自身的遗传物质,而植物演化的方向受到环境的制约。
李承森在太旗三小报告现场
李老师告诉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是动物总在吃植物,而植物也要吃动物,小到昆虫,大到小老鼠。李老师问同学们,植物为什么要吃动物?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蔬菜水果也可以按照颜色进行分门别类。李老师请同学们讲出自己熟悉的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以及它们的功效。
李承森在白旗一小报告现场
在讲座过程中,李老师与同学们互动热烈。大量的图片、案例和故事,深深吸引着同学们,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最后,李老师鼓励同学们从身边的植物学起,不断丰富自己的植物学知识,培养自己从小就能够探究花草树木的本领,长大以后,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承森与同学们合影
孙莹老师在报告中讲述了八位科学家的事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坚定不移地回到祖国怀抱。归国后,他领导“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推动我国国防科技体系建立。钱三强创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他功不可没。于敏临危受命投身氢弹研究,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克服艰苦条件,主导完成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孙莹在阿巴嘎旗综合高级中学报告现场
卫星之父孙家栋主持研制了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担任北斗导航系统两代工程的总设计师,完成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工作。郭永怀精通核弹、导弹、卫星三大领域,1968年携带重要资料返回北京在飞机即将坠毁的生死攸关时刻,用身体紧紧护住热核导弹绝密数据而壮烈牺牲。
孙莹在苏尼特左旗一校报告现场
孙莹为同学们留言
两弹元勋邓稼先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去危险区寻找未爆炸的核弹,在遭受超量核辐射情况下,仍带病坚持完成科研工作,最终因辐射过度导致肝衰竭而不幸去世。黄旭华1958年被组织选中参与核潜艇研发后,隐姓埋名30年,与家人不能够联系,成功研制出中国首艘核潜艇。林俊德参与了中国所有45次核试验,坚守戈壁滩长达52年之久,他的名字鲜为人知,直到临终前的视频曝光,公众才得知这位无名英雄为国家无私奉献了一生。
孙莹在苏尼特右旗一小报告现场
孙莹与同学们交流
科学家们深厚的爱国情怀,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同学们,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科学家精神,探索科学的种子。现场互动环节,大家踊跃提问,孙老师一一解答,并鼓励孩子们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不断陶冶爱国之心,增强爱国之智。
孙莹在镶黄旗小学报告现场
最后,全体同学起立向功勋科学家敬礼!决心努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接力科学薪火,以他们为榜样,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实现科学创新的梦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座现场同学们向功勋科学家们致敬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