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园地 > 科普论坛

科普工作简报(2023.55)

2023-11-17 19:0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科普工作简报

﹝2023﹞ 第55期(总第1019期)

中科院老科协科普工作委员会 2023年11月17日


夏善红研究员应邀为“科普论坛”作报告

20231117日,原任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副所长、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固态传感器执行器与微系统国际会议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夏善红研究员,应邀为“科普论坛”作“信息感知技术发展及应用”线上报告。

夏善红老师开宗明义,现今社会、生活传感器无处不在,传感技术作为信息领域的“感官”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源头,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夏老师的报告从信息感知技术发展概况、传感器研究与应用举例、发展趋势与展望等多方面作了详尽的解析。传感器经历了从结构型传感器、机电型传感器、电子型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集成传感器、网络传感器到智能传感器的发展过程,半导体传感器的出现标志着传感器进入微型化时代,智能化传感器成为现代人们关注的热点。传感器有2-3万种,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工业控制、农业生产、医疗健康、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国防安全等诸多领域。夏善红老师以电场传感器(微电场传感器)和水环境监测传感器的研究应用为例,讲解研究“新型传感器”的艰苦过程,展示科研人员创新攻关、拼搏奉献,针对国家、社会需求,为保障航天发射、航空飞行和电网运行安全,避免重大事故发生以及水体环境实时监测,保障优良水质,建设美好家园,所做出的贡献。

老师在讲到传感器发展趋势时说:未来的传感器系统功能更强,将具有复合敏感 ,自校准、自诊断、自补偿、自修复功能,感存算一体化,自学习与自适应功能,应用也更加广泛。夏老师最后作了小结:传感器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基础科学问题与应用技术问题并存;传感器是以应用为目标的科学技术,从原理研究和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研究周期长,往往十余年磨一剑;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任重道远,需要业界共同努力。

(“科普论坛”供稿)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