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沙龙 > 活动简讯

2023年 第一期(总第772期)

2023-01-04 18:01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3﹞ 第一期(总第772期)

  中科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314


  上海市老科协中科院上海分院工作委员会举办

  “航天工程中空间生命研究手段与未来发展”学术沙龙


  伴随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探索太空环境下生命活动规律,为人类永续发展寻找新的栖息地,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20221216日,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上海市老科协中科委承办的“航天工程中空间生命研究手段与未来发展”学术沙龙,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行。

  沙龙邀请了上海市老科协和中科院下属上海技物所空间生命科学仪器研究团队、上海天文台、上海药物所、上海生化所、上海植物与生态所、上海营养与健康所、上海微系统所以及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宇航协会等单位的老专家、科研人员、学者共28人出席。

  本次沙龙由上海市老科协中科委常务副主任祝如荣研究员主持。他以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为导语,简略回顾了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并就人类为走出地球,努力探索空间生命规律相关研究手段等问题,阐述了本次沙龙的宗旨,希望各位专家为此建言献策。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空间生命实验仪器研究团队郑伟波研究员首先作了题为“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仪器进展及未来发展”的主旨报告。报告结合太空环境特点、围绕生命起源、地外生命应激适应与调控等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需求,重点介绍了自身所在的研究团队在空间生命科学仪器研究中的最新进展,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空间原位(显微)成像与检测、微纳生态空间的环境调控和实验过程多模式操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团队累计参与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发射11次,贡献27/套飞行实验产品,占我国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仪器产品八成以上,为国内近百个生物学研究团队提供了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应用服务。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空间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实验,首次获取空间胚胎发育过程的显微照片;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空间拟南芥、水稻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圆满完成了我国空间站首个“生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中生物技术科学实验系统和生命生态科学实验系统两大平台的研制,为建成国家级空间生物实验室做出重要贡献。团队就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需求以及今后的发展提出:“构建新一代空间生物技术检测与分析平台,开展空间基因检测与测序、蛋白质检测与分析等技术支撑平台,为空间生命实验提供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

  主旨报告后,各位专家对比国外同行,重点对我国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在研究范围、种类和手段上存在的差距,开展了热烈讨论:

  一、进一步拓展空间科学研究领域。在空间实验装置上可增设光学巡天望远镜,开展探索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同时建议增加光谱检测手段,为在微重力环境中对蛋白质及细胞分子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可布局一些空间实验装置的远期发展目标,引导核酸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为材料结晶生长、材料表面改进、物理力学、生物制药等方面研究提供更多的检测能力和实验平台。

  二、提高空间生命实验仪器通用化、模块化、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及小型化水平。在满足个性化项目需求的同时,努力满足更多科学家与各类用户的需求,可在现有空间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增加对月球(其他星球)土壤、岩石的检测分析手段,可直接在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减少月球(其他星球)探测器将采集到的标本送往地面的时间,提高效率与节约成本。

  三、在空间生命实验装置中建立生命循环的微纳生态系统,引导开展微生物培养、坯胎发育、遗传、克隆等生命体的诞生、繁衍、衰亡与再生的科学研究,探索生命全过程的规律,为人类走出地球到地外生存的可能性提供研究依据。建议部署对各类药物在空间效用验证工作,以及适应空间环境下的基因测序、人体骨质流失、肌体修复与再生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四、开拓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仪器及制造技术商业化、民用化新领域。在保证国家重点课题的基础上,逐步降低空间实验项目的申请门槛,为更多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用户提供空间生命、医药等方面的科学实验服务。

  上海市老科协常务副秘书长衣珩对这次学术沙龙成功举办表示肯定,她希望通过沙龙这种形式的思想碰撞,对进一步提高空间科学实验手段的进步发挥积极作用,并代表上海市老科协向那群怀揣着强国梦理想、默默奉献不懈努力的科学家们致敬!

  学术沙龙会场 郑伟波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热烈讨论

  (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市老科协中科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