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沙龙 > 活动简讯

2020年 第一零二期(总第526期)

2020-12-08 08:35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简  报 

  ﹝2020﹞第一零二期(总第526期) 

  中科院老科协办公室        2020年12月4日 

  

  中科院老科协国家天文台分会

  举办“时域天文学与司天工程”学术沙龙

  
  2020年11月26日,中科院老科协国家天文台分会在国家天文台举办了主题为“天文新兴方向——时域天文学”的学术沙龙。来自国家天文台、力学所、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空天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空间中心、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物理所等的30多位老专家和年轻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沙龙活动。中科院老科协理事长孙建国,顾问张志林、副理事长桂文庄等出席了活动。
  老科协天文分会理事长汪克敏主持此次活动。
  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科大天文学院副院长刘继峰研究员做题为“时域天文学与司天工程”的主旨报告。
  报告开始前,刘继峰研究员首先代表国家天文台致辞,他说:“国家天文台非常欢迎大家,很多同志都是我们的老领导、老师,我从内心深处欢迎大家回来看看我们现在的进展。国家天文台这么多年过来,靠的是一代代的人努力和传承。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在天文学前沿正在做的一些事情,感谢大家到国家天文台来,我们天文台将继续大力支持老科协的工作。”
  报告首先介绍了时域天文学的发展和重要性,刘继峰研究员介绍说:以前的天文观测看到的宇宙某种意义上在加速膨胀,可以看作是准静态的状态。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我们想要去跟踪、去认知一个动态的宇宙,需要利用多波段、多信使方法,重复观测和跟踪天体的变化。这就是时域天文学,在时间坐标上来研究每个天体如何变化的,用新的方法来看有没有以前不知道的天体现象。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变星、瞬变源,包括引力波事件、致密天体并合、超新星爆发、快速射电暴等等。时域天文学已经获得了两个诺贝尔奖,如果不解决快速、深度巡天的问题,还是在浅浅的得到一些信息、发现一些新的天体,研究物理本质仍然是很难的。必须把这些特殊暴发天体的极早期抓住。怎么抓住呢,因为特殊事件很罕见,事先也不知道往哪看,只好去巡天,一个劲拿着望远镜在天上扫来扫去,希望撞大运碰上它,并且把采样频率提高,可以及时的进行后续密集观测。
  为了进行大天区、全天高频率的深度巡天,中国天文学家提出了“司天工程”计划,在全球布置50架、25平方度的一米望远镜,可以满足头顶的上万度的天区、每30分钟重复观测一次,每次曝光都可以看到21等星,并且是三色成像,既能获取更多信息,还能快速对有变化的源去伪存真。同时配合以人工智能综合控制系统“司天大脑”,把排布在全球各地各个望远镜分配得清清楚楚,机会源一旦出现可以快速调动其他的望远镜进行后随的观测,还有海量的数据也进行及时的传输和处理。
  报告人对“司天工程”的科学目标,核心团队的组建及人员构架,对后备支持力量培养,技术上已取得的进展和下一步计划,“司天工程”和其他巡天计划的对比,以及司天工程将拥有的领先优势等情况,一一做了介绍,对本领域的科学概念也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和介绍。
  在报告后,大家敞开思路,踊跃发言,就报告相关内容展开积极的探讨,碰撞出了科学的火花。一致认为本次沙龙聚焦现阶段科研发展导向,敞开思路,给与会者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高级科普大餐。
  最后,孙建国理事长和桂文庄副理事长讲话,他们肯定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的组织、学术意义及其作用,并感谢刘继峰副台长对老科协工作的支持。孙建国理事长说,刘台长参加我们的沙龙活动并亲自做主旨报告,这首先是对老同志的尊重,也是对老同志的关怀和爱。有了你们的支持,老科协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希望今后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科学家与我们老同志一起为普及科学知识,关注社会热点,打造科普的国家队,共同努力,把科学的科普工作做更好。张志林顾问对天文台的科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对刘台长提到的有关科普工作的考虑会全力支持。

 

  刘继峰研究员做主旨报告

 

      孙建国理事长讲话           分会汪克敏理事长主持沙龙

 

  桂文庄副理事长讲话              张志林顾问讲话

 

  刘继峰研究员在讨论中          学术沙龙活动现场

 

  参加学术沙龙人员合影
  
  (中科院老科协天文分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