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沙龙 > 总结交流

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前沿学术沙龙“中国城市群发展机遇与挑战”总结

2019-10-16 10:3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前沿学术沙龙“中国城市群发展机遇与挑战”总结

  一、基本情况

  当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不仅引起学界的探讨和研究,也受到中央、国务院等高层的重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群迅猛发展,既反映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面,也暴露出大量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多关键问题。为深入探索和研究“中国城市群发展机遇与挑战”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应对思路和策略,发挥我院和南京地区这一学科的优势,我们选择以“中国城市群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作为中科院老科协前沿学术沙龙在南京举办首场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由中科院老科协主办,中科院南京分院老科协承办。

  沙龙筹备得到中科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和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关心、支持和经费资助;得到了院内外这一领域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姚士谋研究员的业务指导和支持,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中国城市群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和近年来提出的新理念、新观点及新思维为本次沙龙提供了重要基础。

  2018年9月7日,以“中国城市群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科院老科协前沿学术沙龙在南京成功举办。中国城市群理论的原创者、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姚士谋研究员作“21世纪中国城市群发展新理念”主旨报告,著名地理学家南京大学崔功豪教授作“中国城市群发展问题的几点想法”邀请报告。中科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副局长曹以玉、中科院老科协执行会长何远光应邀出席并致辞,为首场沙龙致辞的还有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中科院南京分院老科协会长严寿宁。参加沙龙的有经济与自然地理、区域与城市规划、资源环境和交通管理等学科领域的国内著名专家佘之祥、沈道齐、董雅文、朱喜钢、朱英明和吴晓教授等,他们分别来自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参加沙龙的还有来自上述单位的十多位博士研究生,出席沙龙共计46人。著名经济地理学家佘之祥研究员为本次沙龙作了精彩的学术总结。本次沙龙由中科院南京分院老科协秘书长朱小卫主持。

  二、主要内容

  本次沙龙围绕主题,姚士谋研究员作了“21世纪中国城市群发展新理念”主旨报告,崔功豪教授作了“中国城市群发展问题的几点想法”邀请报告。与会专家学者着重对“中国城市群”六大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自由和严谨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城市群的概念

  2、尚未研究解决的焦点问题(巨大的挑战)

  3、城市群内部城市个性与共性发展模式(需建立更完备系统的理论指导)

  4、城市群中各大中城市的相互协调问题(避免各个城市各自为政的自我发展)

  5、城市群地区生态环境统一治理问题(大气污染、生态足迹与地下水治理)

  6、在超大城市群中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如何合理发展需深入研究(低碳城市、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等)

  三、结论

  1、关于中国城市群概念。尽管有分歧和不同意见,但大家一致认为:“城市群”作为学术名词,通俗易懂,具有中国特色,已经为国内各级政府、专家学者和群众普遍认同。

  大家基本同意陆大道院士和周干峙院士给出的定义和表述:“城市群在形成与发育过程中不是孤立封闭的体系,它是与邻近区域,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镇密集区这一特定范围内不同规模的城市(镇)有着各种密切联系,依托区域的自然环境基础和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及信息网络形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整体。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下,城市群在当今时代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社会区域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陆大道)“在我国城市化持续、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群的发展是十分惊人的。……这种‘群体的'城市化在世界上一般恐怕至少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形成。深入研究这一现象,自觉引导它的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显然具有重要的、长远的社会经济意义。城市群的概念在城市化过程中是逐步出现、逐步被人们认识的。”(周干峙)

  2、与会专家学者对姚士谋研究员在中国城市群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予以充分肯定。正如姚士谋研究员与合作者2016年的新作《中国城市群新论》,陆大道院士为其作序并给予很高度评价:“开创了中国城市群研究的先河,填补国内这方面研究领域的空白。”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许学强给出的评价是:“系统论述城市群的概念、探索城市群发展规律、空间形态及发展趋势的,应首推姚士谋教授。”姚士谋研究员和其合作者既总结分析了中国城市群生长发育因素、空间扩展过程及类型,而且对它们的演变规律、国际经验、发展共性与个性特征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论证,达到了一定深度,探索了不少新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尤其对中国5个超大城市群和9个重要地区的城市群的发育条件、环境基础和经济状态以及发展趋势等都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为中国广大城市规划、地理学界与经济学界的科研、教学和技术人员深入了解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特征、问题,以及典型地区城市群演变规律提供了一个轮廓性的概貌。他们的成果“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探索了城市群发展的规律、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实际与理论意义。”(周干峙)据介绍,姚士谋研究员与合作者撰写的《中国城市群》一书自1991年问世,陆续于2001、2006、2008年出版印刷4次,印数超过1.2万册。科技著作印数超过1万册,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

  3、我国城市群发展与现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工业化、城镇化也是刚刚起步发展(但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到1995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9%,到2009年增长到46%, 2015 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农民工约2.6亿,城镇化水平为56.1%,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已形成五个超大型城市群,九个重要地区城市群。我国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集中,但城镇化综合质量不高,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如生态环境被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要素的稀缺,空气质量的下降,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日趋严重。

  4、沙龙的基本结论:在21 世纪城市化的新时代,中国应按照具体的国情条件,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行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节能、节水、节地,提高综合性的城镇化经济与社会环境效益,走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全,建设美丽中国,逐步使中国的城镇化走上以质量效益型为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四、建议

  提出四点建议(即提出四条主线思维):

  1、全球化中国城市群科学合理发展的集中紧凑战略思维(重点节水、节地、节能);

  2、新常态下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底线思维,研究各类城市的人均用地指标,合理控制超大城市,收缩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3、适宜环境容量下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思维,建立功能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赞同吴良镛、周干峙、陆大道院士提出的指导思想);

  4、以提高区域空间品质为目标,实现各城市群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模式,应用超大型城市群的集聚辐射功能推动、带动我国城镇化、现代化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经验和存在问题

  中科院南京分院老科协首场 “中国城市群发展机遇与挑战” 院级前沿学术沙龙在南京成功举办,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老科技工作者关心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助力我院“率先行动”计划和创新2020的实施;活跃老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生活,研讨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科学技术前沿问题;以老科学家的学术专长和长期积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作出奉献,提供了永不落幕的高水平的学术舞台。这既可以发挥老科学家的作用,也是向经典致敬,又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挥传、帮、带作用。老科协前沿学术沙龙受到院内外老科技工作者的普遍欢迎。我们将在我院宁区持续办好特色鲜明的老科协前沿学术沙龙,并形成具有我院优势学科地域分布特色的品牌学术沙龙。

  首次举办老科协前沿学术沙龙经验不足,又以老科技工作者为主,筹备组人手安排不足,因而造成后期材料整理和总结未能及时上报。在沙龙组织与工作细节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朱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