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建言摘编

2019年北京科协智库基地工作总结

2020-06-28 17:11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科院老专家咨询团)
  中国科学院老专家咨询团由中科院老科协30个研究机构分会经过双向选择的150多位老专家组成,涉及的专业涵盖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还包括资源、环境、遥感、大气、生态、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一些应用基础和应用学科。在北京科协指导下,已建立高层次、多学科、综合性的新型“智库”,属于北京科协定义的“综合性智库基地”研究方向是科技北京建设。
  一、2019年重点业务工作
  具体见业务工作总结报告,2019年底已报北京科协。
  2019年度,充分发挥中科院老专家的智慧、经验和知识专长,以智库基地为平台,提出专家个人建议100多项,内容涵盖科技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教育、城市建设、污染治理等。
  本年度有三项研究工作,一是“学术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其中包括“学术创新文化环境”的专题调研和举办决策咨询沙龙;第二是“与中科院科研机构和大科学装置入驻怀柔科学城有关的热点问题的调研”,第三是“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研究。
  (一)“学术创新文化环境”的专题调研
  抓住科技界广泛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5-6月份展开对北京5个不同性质科研机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问卷调研,充分了解了目前我国学术文化环境存在的不利于创新的问题和广大不同科技人员和不同工作性质人员对学术文化和优化学术文化环境的要求、建议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出学术文化和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对策。 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写出调研分析的报告。
  (二)在调研的基础上,举办“学术创新文化环境建设”沙龙
  为了办好沙龙,取得应有效果,咨询团专门召开沙龙筹备会,研究了沙龙举办程序。沙龙在10月28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功举办,时间一天。
  沙龙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樊春良研究员做主旨报告。咨询团副团长马兵研究员做了学术文化环境的调研分析报告。在主题讨论环节中,有8位研究员做了有准备的主题讨论发言。通过讨论,提出了专家建议。由于我们认真设计沙龙的各个环节,邀请合适的专家,沙龙取得了应有的效果,撰写了沙龙总结分析报告。
  (三)怀柔科学城入驻科技人员热点问题调查
  本次“热点问题”调查选择了高能所、大气所、电子所和力学所等四个单位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方式,了解在怀柔驻地工作的科技人员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包括课题实施、条件保障、工作环境、生活配套(住房、医疗、交通、子女教育等)等方面。
  (四)“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 研究
  此项研究包括两个部分:调研和研讨会。
  为了开好冬奥会气象保障研讨会,2019年7月15日下午,在大气所三号楼第一会议室举办“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学术报告会。项目组成员和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报告会。北京气象局冬奥气象中心执行副主任、北京市局巡视员刘燕辉应邀作了题为“冬奥会气象服务与挑战”报告;冬奥气象中心现场预报服务组组长、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时少英高工应邀作了题为“冬奥预报技术及研究应用情况汇报”。大家了解了冬奥预报工作总体布局、目前冬奥预报服务业务开展的情况、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分析了山区地形复杂性,尤其是局地到赛区的小尺度天气预报。二是组团到冬奥会场地实地考察,并于当地气象部门座谈。2019年12月4-7日,由咨询团王庚辰研究员率领调研组前往延庆、张家口开展了“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现场调研。 
  在调研基础上,“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研讨会于2019年12月16日 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号楼第一会议室成功召开。咨询团副团长、项目负责人王庚辰研究员做了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中国气象局城市气象研究院陈明轩做了“冬奥会气象条件预测保障关键技术研发及进展”报告。从事气象和大气科学研究工作的近30位研究员(其中有9位在职)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上明确了冬奥会气象预报的核心是冬季复杂地形条件下边界层的气象问题,就气象保障的重点工作开展了讨论,其中包括: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百米分钟级天气预报、北京冬奥会可能面对的气象风险以及当前气象保障工作急需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交流和讨论的主要内容涉及:气象预报产品发布方式,冬奥会各项运动所需的气象条件要求,建立地面上比较精细的观测站网,数值预报产品的订正方法,大涡模拟中物理过程的考虑,百米分钟级预报问题,预报模式的改进,气象保障的核心问题即赛道预报,观测点的布局,加密观测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经验预报问题等等,并提出了专家建议。
  通过三个项目研究,形成了:
  1、“学术创新文化环境”调研分析报告。
  2、“‘三城一区’学术文化环境建设”沙龙总结分析报告。
  3、“怀柔科学城入驻人员热点问题”调研分析报告。
  4、“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调研分析报告。
  5、通过调研、沙龙和研讨会提出专家建议七项:
  (1)关于优化学术文化环境的建议。
  (2)优化学术文化环境,摒弃唯SCI数量的科技评价体系。
  (3)对目前学术评价方法的思考和建议。
  (4)对应用研究人员评价的建议。
  (5)关于推进怀柔科学城建设的两点思考。
  (6)学术文化环境现状和优化对策。
  (7)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的建议。
  6、上报成果专报3项,工作动态5项,专家建议2项。
  二、智库组织建设
  中科院老专家咨询团成员有30个中科院老科协分会的150多名老专家组成。为了便于开展“智库”工作,成立了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由8人组成,专业业务涵盖力学、电子学、大气科学、遥感等学科领域;各分会成立了智库小组(原来的咨询小组),组长是该研究所分会专业学术代表性人物。专家委员会是智库工作的议事决策机构,每年的智库工作计划、研究选题、智库管理和重大财务事项由委员会讨论决定。
  三、运行机制
  咨询团原有一套管理制度,为了适应智库基地工作,制定了《“智库基地”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一)智库基地运行方式
  1、成立智库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由8-10人组成,成员可依据执行的项目调整。每年开展的项目研究主题由咨询团办公会和专家委员会批注执行。连续3个月以上不参加工作的办公会成员或专家委员会委员视为自行退出。
  2、咨询团办公会每个月召开一次,通报情况、研究工作。
  3、智库基地专家委员会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提出智库基地年度项目主题、审查批准研究项目、指导项目的实施和填报年度工作任务书。
  4、智库基地经费使用公开、透明、符合财务制度,要制定使用规定,项目执行期间的经费开支、专家费、劳务费由咨询团办公会讨论决定(具体规定见附件)。
  (二)智库基地项目的遴选
  1、咨询团每年至少研究2-3项与科技北京建设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聘请咨询团中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作为项目首席。
  2、发挥中科院老科协各分会的集体智慧,积极动员各分会结合所在学术领域的优势,提出研究项目主题、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式。研究主题要符合科技北京建设方向。咨询团智库专家委员会对主题进行筛选,入选的主题纳入智库基地工作内容。
  3、鼓励各分会或智库小组每年召开一次智库基地项目遴选讨论会。
  4、注意发挥老专家个人积极性,鼓励老专家个人向咨询团提出智库研究项目主题。
  (三)项目研究方法
  提出的专家意见要有充分依据,根据项目研究内容需要开展专题调研、举办专家论坛或决策咨询沙龙,这三种方式可以独立运作,也可以联合进行。通过专题调研了解研究主题涉及的现状、需求和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举办专家论坛则可以对提出的科学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了解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讨论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法;决策咨询沙龙则可以对专项研究中涉及科学技术问题进行咨询,集思广益,提出可执行的专家建议。
  (四)项目实施
  1、项目主持人负责项目实施(举办论坛、沙龙或组织调研等),并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新闻发布和提出专家建议。
  2、沙龙、论坛、研讨会一般要设一个主旨报告,若干主题报告。
  3、受邀参与沙龙、论坛、研讨会等活动的专家一般不超过30人。
  4、咨询团办公室主任负责会务工作和专家费的发放。
  5、项目的实施根据专业需要应该设立首席专家。
  (五)专家建议
  1、要充分发挥中科院老专家个人撰写书面建议的积极性,建议内容以科技北京建设方向为主,即以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为主,同时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议稿件按三个部分撰写,即背景、问题和建议。
  2、在发挥老专家个人建议积极性的基础上,鼓励老科协分会和咨询小组开展符合智库研究方向的专项研究,并给予经费支持。要填写专项研究申请表,提出的研究主题和经费要经过咨询团专家委员会审批。提供结题总结,并提出有科学依据的专家建议。
  3、鼓励各分会通过中科院老科协学术沙龙、专题调研和专家论坛等活动形成的专家建议入选汇编。
  4、对优秀专家建议给予奖励。
  三、智库工作激励制度和经费管理
  为了调动老专家基地工作的积极性,合理使用经费,制定了《智库基地专家费、咨询费、劳务费规定(试行)》。
  对提出基地项目研究主题、主持项目研究、项目首席专家、高质量专家建议以及沙龙、论坛、研讨会的主旨报告人、主题报告以及人受邀参与沙龙、论坛、研讨会等活动的专家设立专家报告费和咨询费。
对得到国家级和部级领导书面批示的专家建议,以成果专报的建议给予奖励。